高棉或许实力不济,但还是会做人的。
在确定郑和答应进入澜沧江阻拦黎利,高棉就立刻派人前往演州府,给朱瞻墡通风报信。
如今,黎利的北方是明军所在的交趾,西北方是急於拿他人头换取大明原谅的南掌,西南方有大明的宝船队,黎利可以说是插翅难飞了。
剩下的方向……全都是海,如果黎利能在宝船队抵达的情况还在海路逃出生天,那朱瞻墡也认了。
第四,也就是最以后一个原因,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其实朱瞻墡并不是很想抓黎利。
朱瞻墡之所以追捕黎利,其实更多的还是因为“形势所逼”,而不是朱瞻墡想要追捕黎利。
在朱瞻墡看来,留着黎利,才会有更大的可能。
朱瞻墡的目光从来都不是一个交趾,他还想要南掌,想要暹罗,想要高棉,想要占婆国……
他想要整个中南半岛!
明朝前期,小冰河期只能算是初步显露出了它的威力,但即便如此,气候的变化也是很明显的。
后世的南方很少下雪,而在永乐年间,坐落在南京的应天府却是年年下雪,从不缺席。
如果能够拿下中南半岛,大明就能在面对小冰河期的时候有一个退路。
当然了,朱瞻墡从不认为封建时代最后一个汉人王朝的灭亡是所谓的小冰河期导致的。
历朝历代,王朝的灭亡或许有很多的原因,但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内部的腐败。
大明也是如此,虽然小冰河期的影响也是存在的,但并非主要原因。
但是,不是主要原因, 就能够置之不理吗?
显然是不能的。
放掉黎利,大明就有了足够的理由。
无论是南掌、暹罗、高棉还是占婆国,只要我怀疑黎利躲在了你家里,那你就得让我进去搜。
不让?那你就是阻挠宗主国平叛,甚至可以认定你就是叛贼同党。
这,才是朱瞻墡想要的结果。
郑和的出现,是意料之外的事情,朱瞻墡没有预料到郑和会在这个时候返回,而按照常理,郑和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返航。
之前朱瞻墡采用火攻,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眼下是北半球的冬天,盛行的是向南吹的西北季风。
宝船队每次出航,基本上都是在年初,甚至还曾经有过为了追赶西北季风,在过完年后仓促出发的情况。
所以,西北季风是适合宝船队出航的风,但若是返航,西北季风就是顶头凤了。
但是没有办法,现实是郑和已经回来了,而且本着作为大明船队的责任,他们开始帮助朱瞻墡围堵黎利。
朱瞻墡不是不能派人去通知郑和,让他故意放水,但这样做的影响朱瞻墡不太愿意接受。
朱瞻墡相信,如果自己派人送去消息,郑和是会放水的,但这样一来大明宝船队在水上无敌的形象就会受损。
最终,朱瞻墡选择走一步看一步。
毕竟,以黎利作为理由进攻中南半岛的其他国家是一个很好的突破点,但也不是唯一的一个突破点。
最起码,南掌和暹罗都曾经资助过交趾的叛贼陈季扩和黎利,这也是一个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