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给出的态度很是诚恳,似乎郑和完全没有不答应的理由。
事实上郑和也的确是答应了,毕竟大明宝船队这五个字最前面的两个字是大明。
不过,郑和也没有完全相信高棉。
从表面上来看,高棉似乎没有欺骗大明的必要,因为这样做的话会致使高棉陷入和交趾一样的境地。
但不管是什么可能,哪怕几率再低,可能性也是有的。
郑和不是普通的宦官,他是给朱棣牵过马的,对於战场上的事情,他或许不如张辅、沐晟等人,但也绝对不是个小白。
郑和很清楚,只要不是大明,任何的关系都是不牢固的,无论是什么关系,破碎只是时间和时机的问题罢了。
因此,郑和虽然按照高棉官员所说的那样进入了澜沧江中下游,准备协助朱瞻墡拦截黎利,但也留下了保底的手段。
宝船队中的船只并不全都是一样的,而是有不同规制的,而且是有阵型的。
宝船队中共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战船和水船等类型。
其中宝船其实就是舰船,既是郑和的帅船,也是各国使臣来往於大明时所称作的船。
马船又称快马船、马快船,是大型快速水战与运输马匹等军需物资的兼用船。
粮船自然是不必多说,是承载航行途中所需粮草的船只。
坐船又名战坐船,是船队中的大型护航主力战船,同时也是帅船下辖将领所乘坐的指挥船。
战船的体型比坐船要小一些,是护航和战斗的主要用船。
最后一种水船是用了储藏淡水所用的船只。
除了多种的类型之外,宝船队在出航的时候也会采取一种名为飞燕阵的阵型。
飞燕阵,顾名思义,如同一只飞翔的燕子一般。
由内及外,飞燕阵的外围是清一色的战船,确保整个宝船队的安全。
向内则是马船,然后是坐船,坐船呈现为一个圆形,内部是粮船和水船,最中心则是郑和的帅船,也就是宝船。
此次在高棉停靠,郑和抽调出了十二艘战船进入澜沧江,剩余船队则是在海边停靠,用剩余的战船和坐船将其他船只围起来,以确保安全性。
这样一来,就算是高棉心怀鬼胎,也很难对宝船队造成过大的损失。
在郑和的计算中,如果高棉暗中埋伏,宝船队最大的损失也就是进入澜沧江中的十二所战船。
以这个损失来换取高棉对大明的态度,郑和觉得这个计划还是很划算的。
……
另一边,长山山脉。
朱瞻墡原本准备进山,因为时间又过去了三天,这三天时间让大火已经南下去了,如今进山是可行的。
但是最终,朱瞻墡还是放弃了。
朱瞻墡之所以放弃进山,是有四个原因。
第一,大火虽然往南去了,但留下的余烬仍在冒着烟气,如果进山,飞扬的灰烬以及余烬都会对大明将士造成伤害。
第二,如今敌暗我明,黎利在演州府附近的长山山脉中露头已经是三天前的消息了,黎利不可能三天不挪窝,这个时候进山怕是也找不到人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高棉派人传来了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