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清穿六福晋49(1 / 2)

说句真心话, 四爷自己,都没想,老爷子召皇子们进园子一趟, 传位诏书就砸自己个儿头上了。

这一时里,真就一点准备都没有。

能怎么办

再没准备,皇位掉头上了,得接着呀。

一脸懵逼的接了旨意, 受了大臣们的礼。

皇子们也懵逼呢, 特别是八爷,他能服气他自己不想出头,就偷摸着给十爷使眼色。

十爷能出这个头吗他又没疯。跪在那里, 一脸被惊呆了的样子,啥也看不见。

八爷一看最莽的十爷不动,就拿手拽九爷的衣服。

九爷这些年, 常年的在外面跑, 是唯一一个不常驻京城的皇子。外面不知道多自在,还能施展他的才能。十三行那边儿的九王爷府修得, 都成了过往商人口中的传奇景致了。

不才在京城, 那京城的争斗, 他离得就远。

再怎么实诚, 这些年他八哥明里暗里的套路他的银子,他心里能没数儿吗看在小时候的情份上, 给哥哥弟弟花点钱,不算什么。

大事, 他才不参与呢。

就他现在身上这些个功劳,谁当皇上,他的亲王位也跑不了。现在不瞎掺和, 以后差事干好了,说不定也能给子孙挣个铁帽子。

为啥要多此一举的参与夺嫡的事儿呢。再说老十四那样儿的,也就八哥不嫌弃他,他都要烦死了。一天天仰个头,狂得没边儿,跟谁欠他钱似的,德性。

所以,八爷怎么拽他,都不为所动。

八爷一看这个情况。不能就让老四这么容易的就继位吧

“皇阿玛,皇阿玛你龙体康健,万岁万岁万万岁,皇权不能旁落啊,皇阿玛。”

这会子,他那哭声里,有八分都是真的,既然自己没争赢,那他到是真想皇上万万年的长在龙椅上才好呢。

皇子,和皇弟,那是天差地别。

康熙老爷子能不知道这区别嘛。要能长在龙椅上,他想下来呀这不是没法子嘛。老六话没明说,意思很清楚,死他一时半会儿的肯定死不了,但也没能力让他恢复到正常人的健康程度,政务肯定是处理不了的。

他都没法子,太医更没办法。那天他单独招见医正,医正磕着头冒死跟他说了句实话,要不是老六说什么都不放弃,尽了全力救治,他就醒不过来了。

院正是他用了几十年的老人,命都交在人家手里,能不是心腹吗

几方验证,他心里确定了,老六对他这个爹,是真尽心尽力了。

还是这么个结果,不放手能怎么办

原来想着立了太子叫监国,可一看折子,就晕得天旋地转的。

想来想去的,还是大局为重,别占着位子,挡着人家大展鸿图了。

把这么些人都叫来,当着面宣旨,他也是要把他四儿子给架起来,必须往父慈子孝的那个方向上走,他才能善终。

早把后面的事情都想得明明白白的了,还能让八爷给刺激着

“天下之理,终而复始,所以恒而不穷。四季更迭,天道循环,朕也不能千年万年的长在皇位上,给你们找个坚钢不能夺其志的主子,也算是朕为大清国最后尽个心。到了那头,不用愧对神宗。”

皇上一字一句的,说得慢,但是条理清楚,思维明晰,谁也不能说,老爷子这是糊涂了,被四爷给蒙住了。满屋子的大臣,园子围得铁桶一样,安全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这谁都看得出来。

想说皇上是被李渊,被迫禅让都不成的。

“皇上,禅位是大事,新帝登基,大将军王不在,不合适。是不是该诏大将军王回来再举行登基大典”

裕亲王保泰就是个二杆子,真养成猪了。这会子了,还一心的跟八爷走呢。把十四爷提溜出来拖延时间。

怎么想的你都亲王了,能折腾出来啥

皇上一脸的欣慰,夸他呢,“说的也是。那就着人去给老十四送个信儿,让他回来吧老四,你和他们看着安排吧。朕得养病,宫里我就不回去了,把你额娘她们都接过来吧。政事上你去做,不用过来问朕了。也别老折腾着出来看,你们少折腾点儿,我还轻省些。让老臣们时常进园子来说说话,就行了。”

从善如流的同意召十四回来。坚接着就把事情全扔给四爷。还说了,我啥也不管,你也别来烦我,自己折腾去。再加一个让老臣进园子陪说话。这就是把朝臣们的嘴都堵死呢。省得谁说太上皇被软禁了。老臣们都能随意进出园子,软禁啥。

四爷除了跪下接旨,还能咋办。

他都要愁死了。

手里就一个传位召书,要啥没啥,就把一个大清国扔头上,一脑门官司要处理。

阿哥们一看皇上都这么说了,别磨叽了,赶紧的跟新帝行礼,争取个良好表现要紧。

三爷最怂,也最能认清形式,更是还在朝堂的四爷唯一的哥哥,起来重新对着四爷跪下去,叩拜新君。

三爷一跪,后面的兄弟,那家伙,一个比一个跪得快,六爷不用说,人家是四爷亲弟弟。十三更不用说,关了这些年,谁对他有恩,他最清楚。

十六是康熙朝后期最受宠的皇子,常在皇上身边待着,皇上的心思猜不到十成,也能猜到五六成。

他又是跟弘晖关系最好的,四爷上位对他有利无害。

小的几个,无所谓,谁上去都没他们的份儿,跟这些冤种哥哥也没啥恩怨情仇的,咋的都是奴才,跪谁都是跪。

五爷七爷十一十二都是中立,跟小的几个心态也大差不差吧。

十五跟弘晳关系好,弘晳都跪了,他还能咋。

九爷十爷现在生意里面说是六爷占大股份,内里要是没有四爷的份子,他们自己都不信。十爷是跪得相当容易。九爷跪下之前还拉了拉八爷的袍子角,算是他的心意了。

八爷被老爷子盯着,别看是最后跪的,其实相差也没几秒

“行了行了,都出去吧。”

老爷子看着这些个儿子,也挺闹心。这二十年,跟他们生老鼻子气了,没一个省心的,总算是解脱了。再也不想见这些个完蛋犊子。

直接赶人。

阿哥们出了园子,都回府吧,接下来就等着登基大典。没登基,名不正言不顺的,谁那么贱皮子,上赶着跑去干活啊老四那一脸谁都欠他钱的倒霉样,才不去触那个霉头呢

连八爷都乖乖的回府,闭门谢客了。不是他不想折腾,是明知道折腾不起来,就别费那个劲了。

回京城一路都是提督衙门和五城兵马司的兵寸步不离的“护送”的,一进了京城,九门就看死了。往外送个信儿都不行。各府上也都被兵马围住,出入都要登记。

人都是老爷子的人马。

还能做啥

别人都回府躺平了。

六爷不行,他得照看老爷子的身体呢。

倒没说非得让常驻园子,晚上还是能回家的。白天拿小轿抬着,给送到这边儿就成。

四爷就更不能休息了。

出了府就招集了大臣们开会,皇子里就十三陪着呢。

“派谁去接替十四爷的位置”

张廷玉这话,也算老成持重之言了。

派去的人,得能顺利的让十四听话回来,还得能顺利的接收军权。前方的战事,早已万事俱备,得能带着大军出战,尽快结束战斗。

这人,身份得够贵重,能力得够强,还得会行军打仗

想到这个,满屋子人就都看十三爷,实在是,他每一条都符合。

除了身体不咋滴。

十三

你们都这么看我了,我不站出来,成啥了。

“皇上,臣弟去吧。”

特别乖巧的站起来,请命。

一句皇上,把四爷叫得还有点飘飘然,也没给他高兴的时候,就紧急上岗了,真得适应适应

“不行,你不能去。老六费了多大的精神,才把你身子调养好,千叮咛万嘱咐的不让你剧烈运动忘了再说,京城里千头万续的,也离不了你。你不能去。”

如今这京中绝大部分的兵权都在老爷子手里,但总有那么个不能说死的。秦桧还有仨朋友呢。

再说,老爷子不可能一直手里握着兵权不松手,那他要松手的时候,他这边不也得有个人能接得住,还得让老爷子放心的吗除了十三,就是老六,或者弘晖了。弘晖不合适,老六没带过兵。

这就跟当初十四当大将军王,是他不是他都得是他一样。隆科多掌着九门,不可能再给他更多的军权。除了十三,别人担不下。

四爷这么一说,大家也都认可。

可十三不去,谁能去

“我去吧。”

弘晖是被老爷子打发来的,这会子四爷正忙乱,他不在也不好。

人到用时方恨少。

四爷冷面王的缺点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关键时刻,没有用了。

弘晖一说他要去,大家都沉默。

他是雍亲王世子,这身份就注定了,以后若是继位人不是他,他一家子都没有活路了。只要他好好活着,那下一任帝王就不可能是别人。

可一个太有权势的太子,谁坐在皇位上都是容不下的。前太子就是最好的例子。

要是弘晖去合适,大家也不会都盯着十三爷了不是。

弘晖也无奈啊,他接收京城的兵权更不合适。

偏西北大营又是目前的重中之重,他阿玛又无人可用,他能就这么看着呀

四爷现在还没生出来猜忌得心呢。他这人本来也是爱憎分明,信谁那就是掏心挖肺。

他是信弘晖的,尤其弘晖还亲自去过西北大营,对于弘晖的能力,也没人比他这个当阿玛的更有信心。

唯一犹豫的点就是,四爷怕有心人趁着弘晖在外面,对他不利。万一有个闪失,可怎么办

又在心里过了一遍,心里出现的人

年羹尧带兵是行。但是太桀骜了。自家只是他的主子,可不如弘晳跟他关系近,他心里怎么想的,且不好说。

曹颙身份合适,忠诚也不用怀疑。只是他虽在西北待了几年,但没有实际带兵的经验。实在不行,也只能用他了。

正想着该怎么定,被一个声音打断了。“阿玛,我去吧。大哥不能出京,他目标太大了。”

是弘晗。

说起来,弘晗如今也是成了家的大人了。

只是一直在弘晖的光环下,人活得比较低调,也没什么人对雍王府的四阿哥多注意。再是嫡次子,上面有个弘晖,别人也就看不到他了。

除了亲近的人,很少有人知道,雍王府的这位嫡出的四阿哥,其实习文练武,也是出类拔萃的。

十三爷一看到弘晗出现,眼睛就亮了。

是了是了,要说起人选,还有什么人比弘晗更合适他那话对,弘晖的目标和象征意义太大了,轻易不能动的。但弘晗不一样啊,低调点,带上一队侍卫,不显山不露水的,能悄悄的就到西北大营。

嫡皇子的身份也足够压住西北大营的将士。没带过兵也不要紧,最后一战了,派个会带兵的将领,就可以。再让曹颙从旁辅助,还有讷尔苏也在营里,乱不起来的。

对对对,就该是他。

他去,跟当年老爷子派十四去,身份上都是一样的。至于说尾大不掉的事,更不用担心了。皇上如今正值盛年,就是寿数与老爷子如今差不多,也还有二十几年的时间。

战事不可能打那么久的。

越想越觉得合适。

“四哥,臣弟觉得弘晗去合适。”

一着急,直接喊上四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