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第 221 章(1 / 2)

我力能扛鼎 宣蓝田 4004 字 4个月前

西南。

远在十二连城的西辽兵刚过完一个丰足的年。

他们不缺银子, 不时进进县城,不买农货,只买炭和腊肉。最早的新鲜劲过去后, 什么窑洞暖炕、什么种菜刨地, 腌白菜逮兔子的, 全都无趣了起来。

这是一群啸聚山林、落草为寇的人物,给他们一块地, 也做不来农民。只有荒草里点堆火, 坐在这烟熏火燎中喝酒吃肉才叫畅快。

山翰林山鲁拙蹲了半个时辰, 没蹲下一泡像样的屎, 怀着满腹的愁苦出了茅厕, 从路边薅了几把看起来无毒的草叶, 扔锅里煮水作茶。

他一边腹诽着蛮人的铜肠铁胃, 一边给被俘的探子们都递了杯草梗茶。

探子们含糊道了声谢,望着高处嘀嘀咕咕“跟俺们老家跳大神一个样儿”

“真能求雨得雨,求雪得雪”

“那不得是龙王爷转世”

山鲁拙顺着十几个探子的视线, 望向了高高的星宿四象车。

这车不是最早的那辆了,那辆车遗落在上一个营地里, 仓促逃亡时没来得及带走。

新车搭起来很费工夫, 锯断了几十根树, 打磨成长梁短柱一层层地往上垒,乍看像一座细高的哨塔。

车底下两排轱辘能推着走,四壁上绘有苍龙、玄武、白虎、朱雀四象神, 纹饰精美,二十八星宿散落其间。

这是乌都的大法器。

能在木头上着色的油彩都不便宜, 耶律烈为这捡来的“圣子”花了大心思, 看得也紧, 每天放在眼皮子底下。

山鲁拙交好辽兵,算尽布防,也一直没找着能带走小公子的好时机。

只是小公子

山鲁拙望着车顶,目光复杂。

什么时候学会跳大神的不记得葛都督家里谁有这神通啊

他人小,个头矮,偏偏装得老气横秋的,举手投足都带着点煞有其事的滑稽,站在车顶上守着几个琉璃瓶子,一会儿举高,一会儿放下,一会儿摇晃。

等待瓶中液体结晶的空当,乌都还要跳跳大神那是新版的晨间广播体操。

林间薄霭白如烟,清晨的寒雾不往上飘,而是在林梢树顶横着走,从地上某一个角度看,滚滚的雾像一条渡船,载着他,往仙处飘去了。

辽人体格甚伟,练的是外家功夫,大多没学过轻功,没攀高的本事,也就都有点恐高。

乌都在车顶上呆了多久,耶律烈眼睛就瞪了多久,时不时骂一声“你给老子站稳喽”

他的亲兵在四象车下围了一圈,都伸着胳膊敞着怀,怕乌都一个踉跄跌下来摔折脖子。

他们把车顶上的广播体操视为测算天时必要的仪式,乌都揣着点作弄心思,成心不告诉他们真相。

不多时,乌都观察完了气象瓶、气压风速风向仪、u型温度计,喜笑颜开站起来,在车顶蹦了两下。

上头就巴掌大的四方地儿,他在上头蹦,底下人的心都跟着翻了个筋斗。

乌都扒在车边喊“父汗今日不下雪,可以让他们上路”

耶律烈脸一黑就知道他要说这个

山翰林满口鬼话,什么“投递国书”一说,耶律烈是一万个不信,耐不住乌都动了心思,天天扒拉着他写国书。

耶律烈不写,由着这小子自己闹,乌都就讨了个“自己写国书”的许可,每天抓着笔绞尽脑汁。

他不知道这封信会被送到谁的手里,信头写了一排

盛朝的大将军、小将军、城防军,或者哪个兵哥哥

您好

我是契丹族某某人的儿子,我叫都都。听闻中原风景美如画,中原的皇帝陛下热情好客,我想带着父亲、哥哥与仆人携诚拜访您的国家。

请您将此信交由上官,应准我的请求。

我住在十二连城,回信请送到焦红圪卜村的南面城墙下,有人在那里接应。

此致敬礼

划掉,改成“祝您万事如意”。

这封信写的可真是艰难极了,乌都既要装“汉字写不熟”,央求山翰林逐字逐句翻译;又得装三岁小儿,不能干净利落地成文,得像真正的三岁小孩一样一个词一个词往出蹦。

他穿来前那套公文写作的格式还没丢,穿来后半年了,还没见过一本汉字书,不会措辞,不会古文造句。

乌都活了二十来年,国赛优秀论文都发了十来篇,就没写过这么费事的玩意

写完了,耶律烈还要检查,一切暴露名姓、暴露身份的字句,都要给他抹了,连那句“焦红圪卜村南面城墙”,都是乌都求了又求才留下的。

最后勾来抹去,剩下的寥寥数语已经不成文了,更像是三岁小孩胡写乱画。

乌都眼巴巴看着山翰林。

山翰林刚一抬手要润笔,耶律烈横来一眼,目光如刀剜在他手上。山翰林自觉身负大任,惜命地放下了手。

“小公子就这么写罢挺通顺的。”

有学问的山翰林都这么夸了,乌都搓搓冻僵的手指,小心地把信纸糊进封皮里。

谁都看出来耶律烈是哄着他玩白捡来的圣子,又有呼风唤雨的神通,草原上有几百万牧民,什么萨满,什么巫觋,于牧民来说宗教全都是虚妄的幻想,能真正召来雨雪的才是真神。

而供养一个这样的圣子,每天只需一碗羊奶、三两精米熬一锅粥,乌都甚至不怎么吃肉。

这是一本万利的买卖,日后复国必有大用,耶律烈根本不可能放他跟边城联络上。

偏偏乌都自己看不出来。

这小东西的灵窍都开在了别人没有的地方,生活日常几乎是痴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