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制度问题(2 / 2)

看着沐晟对着下面的百姓慷慨陈词的样子,朱瞻墡感觉想笑,但也有些感叹。

他不太喜欢和百姓打交道,倒不是他不喜欢百姓,而是有别的原因。

对於百姓,朱瞻墡说不上喜欢,但也不至於不喜欢。

普通的百姓,相对来说大部分还是比较淳朴的,不过恶人什么地方都有,朱瞻墡倒不是因为好坏而区分。

在这种民智不开的时代,和百姓们解释一些事情的时候是很费劲的。

就好比眼前的沐晟,明明只是摊丁入亩和改土归流两件事,之前朱瞻墡和沐晟、沐昕二人说的时候,只是一说,都没有多做解释,他们两人就明白了。

但现在,面对这些百姓的时候,沐晟几乎是得逐字逐句地去解释,几乎是事无巨细的全都解释了一遍。

朱瞻墡是个追求效率的人,同时他的时间也很紧张,所以他并不喜欢面对这种情况。

不过看沐晟侃侃而谈的样子,显然是很习惯这种事情了,想来不是和土司的交涉不少,就是和百姓们的交涉不少。

……

“大明皇帝陛下万岁……”

朱瞻墡正想着呢,县衙外的百姓突然纳头便拜,口中喊着皇帝万岁。

见此情景,朱瞻墡连忙起身闪到一边。

在这个时代,这可是禁忌。

虽然都知道这些百姓不是在拜他,而是在遥拜顺天府的老爷子,但朱瞻墡不得不小心,因为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了你解释不清楚。

看着街上高呼万岁的百姓,朱瞻墡转头离开。

对於底层百姓,可能对改土归流没有什么太大的感觉,但朱瞻墡知道改土归流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丝毫不客气的说,如果足够节俭的话, 一户人家一年所缴纳的丁赋,其实是勉强能够这家人活下去的。

注意,这里说的只是活下去,而非是有质量的生活。

底层百姓的生活普遍很普通,在孟定府这种地方,这些百姓的生活会更加普通,普通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地步。

别说几两银子了,如果没有什么额外开销的话,几十枚铜板可能就够一家四口人过一年的了。

由此可见,摊丁入亩能给这些百姓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不过,杀了这些贪官,其实只是治标不治本,真正要解决的其实不是贪官,贪官只是贪腐问题的衍生物。

在顺天府乃至中原地区,贪腐的来源一般来说有三个:人的欲望、权力的潜移默化以及周遭的环境。

欲望自是不必多说,人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能够控制自己欲望的人不说是没有,但也绝对是万里,乃至十万、百万里挑一的。

权力的潜移默化,是当一个人掌握到一定的权力时,心态就会发生变化,原本他不该也不敢拿的东西,时间久了就会让他觉得这是他应该拿的。

至於周遭的环境……其实说的是其他贪官。

出淤泥而不染,这句话是对的,但是不全对,因为你得分在什么地方说这句话。

在官场,说这句话几乎是不现实的,因为如果你不同流合污的话,很有可能你就见不到明天的太阳了。

但是,云南和中原不同。

虽然贪腐的根源都是大同小异的,但在云南,有一个具象化的群体来诠释这种贪墨现象。

土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