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这些坏处,朱瞻墡也是很早就考虑好了的。
森林大火所带来的烟雾和灰尘对明军的影响其实不是很大,虽然交趾这边因为纬度的问题没有什么感觉,但在季节上已经开始朝着冬天走了。
随着冬天的到来,冬天所特有的西北季风也会很快到来。
西北季风是亚洲中部在冬季所特有的一种季风,西伯利亚地区形成的高压让空气向着东南方向流去,从而形成西北季风。
西北季风可以分成两股,一股是从西伯利亚地区吹下来,经过大明的东部沿海,最终吹到太平洋的寒冷季风。
另一股同样是从西伯利亚地区吹下来,但却在大明的中部因为地势所转向,朝着巴蜀、云南等地吹去,最终经过中南半岛,进入印度洋。
也就是说,眼下的风向正好是从云南朝着交趾方向吹的。
因为季风的原因,大火很难向北方的云南蔓延,同时烟雾和灰尘也会随着季风被吹向交趾。
最后,随着大火慢慢向南燃烧,中间被烧过的地方会形成隔离带,大火向北方蔓延的可能就几乎为零了,烟雾和灰尘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小。
那么,剩下来的就只有一个问题了:朱瞻墡的名声。
中原的历朝历代,在对外时的政策都有所不同,有向唐朝一样大开国门,欢迎四方诸夷的,也有向西汉神将霍去病那样骑兵奔袭,走到哪里杀到哪里的。
但无论是哪个朝代,只要是汉人当家做主的朝代,就不会出现滥杀俘虏和平民的情况出现。
最起码……不能在明面上杀,也不能杀完了还大肆宣扬。
但是现在,朱瞻墡采用的是大范围无差别杀伤的火攻,而且日后如果有大火蔓延不到的地方,他还会继续补火。
这样一来,事情是肯定瞒不住的,这么大的火灾,能瞒得过谁?
滥杀俘虏……这个罪名是没有的,毕竟没有俘虏,哪来的滥杀俘虏这一说?
但是!
滥杀平民比滥杀俘虏更严重,毕竟俘虏再怎么说也是俘虏,是给大明将士带来伤害的人,而平民却不一样。
可以想象的是,经此一役,朱瞻墡势必会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尤其是某些一直反对朱瞻墡的人。
不过,对於这个问题,朱瞻墡也早有考虑。
人各有志,朱瞻墡之前说对皇位没兴趣这种话不是场面话,而是真的对皇位没啥兴趣。
但是!有一个前提!
熟知历史的朱瞻墡很清楚,皇帝是一个看似很风光,但实际上却是有口难言的一个位置。
你做的不好,那你就是昏君、庸君,谁都会对你口诛笔伐,总之就是没有任何好处。
你做得好,那就是你应该的,毕竟你是皇帝,而皇帝本来就应该带着帝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做得好的皇帝几乎都是短命鬼,每日要面对无穷无尽的奏疏,面对文臣武将的争斗,面对贪官污吏的斗智斗勇,甚至还要时时刻刻小心有人想要你的命……
所以,皇帝真不是一个好的位置,但这个位置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做了皇帝,最起码明面上你可以掌握别人的生死。
这就是朱瞻墡不争皇位的前提:要保证没人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
如果有人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命安全,那朱瞻墡自己都不敢保证自己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