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2 / 2)

世家再醮记 华飞白 3057 字 4个月前

幸而她们如今走到了偏僻处,旁边没有什么人。王玫松了口气,苦笑着道:「贵主还请慎言。这话若是教有心人听见了,恐怕晋王也更受人忌惮了。」

衡山公主露出些许悔意,晋阳公主却又是一叹:「幼娘,你这脾性须得改一改了。我们自个儿且不说,莫给九阿兄惹事才好。」

「我改……我改就是了……」衡山公主低声道。

「也罢,不说这些了。」王玫轻轻击了击掌,「两位贵主可想去见一见堂嫂?她身子重,今天不能出来待客,恐怕听着乐舞之声也觉得寂寞呢!」李十三娘一向是个喜欢热闹的,独自待在院子里恐怕也甚是无趣。

「确实很有些日子不曾见表嫂了。」晋阳公主道。

「表嫂不如将阿实也唤上?刚刚彷佛还瞧见他来着。」衡山公主笑道,「看他忙忙碌碌,也不知在作甚,我实在好奇得很。」

王玫便吩咐青娘去寻崔简:「这些天阿实刚学会扎灯笼,卯足了劲要扎个好的,教他阿爷画画题字。天天都忙着这个,如今院子里已经堆了好些灯笼。阿翁阿家还笑说,上元节那日,将他们小兄弟几个扎的灯笼拿出去做灯山恐怕也够了呢。」

衡山公主越发感兴趣:「他既然紮了灯笼,怎么能忘了我们呢?若是不送一盏与我,我可是不会罢休的。」

「若是贵主不嫌弃,只管挑就是了。」王玫了解崔简的性情,便先替他答应下来。

同一时刻,外院当中,崔渊也正陪着晋王李治低声说话。大庭广众之下,两人自然不可能说什么紧要之事,也只挑拣着说了些别的。「你的舅兄王七郎那一手飞白也甚为难得,只可惜他不在长安,不然咱们还可做飞白书分册。」提到书道,李治便难掩笑意,「飞白虽非平日书写之体,但字体清臒、神意非凡,便是自娱自乐也使得。」

「喜好飞白书者也并不少。虽说并非平常书体,但飞白之字如画,亦颇有禅意,也值得另印分册。只是,飞白书所余真迹并不多见。」崔渊道,「听闻圣人喜爱且擅长飞白,也只能请圣人暂时割爱那些收藏了。」

「《兰亭序》阿爷都舍得借,其余法帖真迹应当也不会吝惜。」李治笑道,「改日我们便去问一问就是。说起来,你舅兄外任也有一年了,再过三年回到长安,或许便正赶上制作飞白书雕版。」

「若真能赶上,他定会大喜罢。先前与他提到摹本之事,他便很是惋惜自己不能参与。不说别的,光是看一看众多名家法帖真迹也值得了。」

「确实,他并不是那等喜好名利之人。否则,单凭他进士出身,又何必外放为县丞?我先前参加文会时,也听那些文士说过,人人都想成为正字、校书郎,搏个清贵之名。而你们两个,却都心心念念地往外跑。」

「许多士子都是寒门出身,自然愿意留在京中,因京官再困苦也苦不过外官。我与舅兄无家财之忧,反倒不容易为外物所扰,能全心全意学些民生之事。」

李治微微颔首:「王七郎外放之地离得近,改日我们不如去瞧一瞧?他与我说了许多稼穑之事,我想亲眼见一见。」

「如今天寒,不便出行。待到三四月如何?省试出榜后,我也空闲得很。」崔渊回道,「顺便还可去狩猎。」

李治双目微微一亮:「武氏……幼娘也常说想去狩猎,便带着她们一同去也好。」

崔渊自是听得很清楚,他头一个说的并非衡山公主,却只作不曾听见:「到时候定下日子,再安排罢。」

两人正说得高兴,忽见汉王李元昌匆匆地走进来,扫了一眼便唤道:「雉奴可在?赶紧些出来罢!太子与魏王的车驾在门前撞上了,眼看着要吵起来!你且去劝一劝他们,可不能因为这种小事坏了兄弟情谊。」

李治怔了怔,惊讶道:「怎会如此?两位阿兄不曾受伤罢?」说着,他便要往外走。

崔渊随在他身后,低声道:「大王且慢,我已经命人去请叔父了。待叔父出来后,再一同去瞧一瞧也不冲。」李治毕竟是弟弟,又并非主家,此时出面难免成为太子、魏王撒气的对像。还是让作为诸皇子姑父的崔敛前去主持调停更妥当些。不过,发生了这件事,想必真定长公主给这两人斡旋和好的尝试也不可能生效了。

想到此,崔渊隐晦地看了李元昌一眼。不知此事与这位汉王是否有干系,毕竟,以前太子与魏王从未当着众人的面产生如此明显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