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暗桩(1 / 2)

大唐不良人 庚新 8940 字 2个月前

自从蜀中回来后,苏大为在朝中的地位水涨船高。

连带着一批跟着他的人,也鸡犬升天。

之前征吐蕃时征召的娄师德、王孝杰、李谨行、黑齿常之、沙吒忠义、阿史那道真等各自提了一级,各有封赏,现在都是军中重要将领。

有的外任为武将。

有的就留在长安任职。

另外周良自不必说,公交署令,属于位低权重,任何人都不敢轻视。

南九郎回到长安县任不良帅,当年的小小不良人,如今也独挡一面。

高大虎回了大理寺,现在为大理寺评事,为从八品下。

品秩虽低,但这是正式的官身,和以前的吏员不同。

也算是有了好前程。

只有高大龙,不愿为官,现在对生意方面,似乎也没太大的兴趣。

苏大为的目光落在高大龙的脸上,看他脸上虽带笑,但眼里却无半分笑意,熟知高大龙性格的他,心里微微一凛“何事”

“麻烦事。”

高大龙看了一眼四周,确定四下无人,方才压低声道“暗桩那边出事了。”

暗桩。

苏大为瞬间明白了。

在长安,若提起大唐的情报系统,可以想到许多,有不良人,有百骑、缇骑,但真正占据统治地位的,永远只有一个,那便是都察寺。

而这都察寺,却是苏大为一手创立的。

他站在多年任不良帅的基础上,以不良人做骨架,再结合后世的一些间谍手段,定下情报信息的层级,信息传递的方式,单线联系的铁律,以及种种侦察、收集情报的手段。

后来又将都察寺分为八大处,按职权分为八部,又设有明暗两级。

在那个时候,苏大为是当之无愧的长安地下之王。

任何关于长安的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的眼睛和耳朵。

甚至比大唐皇帝李治,更早掌握到关于长安的一切。

终于,李治忌惮了。

将他明升暗降,调往别处。

刚好又发生李大勇在百济折戟沉沙之事。

苏大为做好布置后,便从都察寺脱身出来,远赴辽东半岛,替李大勇报仇。

如是种种,前程往事,如过眼云烟般,瞬息闪过。

离开都察寺,并不意味着真的完全放手。

苏大为最后的布置,是令李博在都察寺中另立一个暗部。

待到苏大为远赴辽东后,李博在都察寺独木难支,终于也被踢出都察寺。

但是他还是带了一些人出来。

此后又替苏大为网罗搜集了一些人才,做为苏大为自己的私人部曲和情报网。

除此之外,在都察寺内,还有一些苏大为留下的暗桩。

虽然历经数次大清洗,但直到现在,都察寺内,仍有苏大为的人。

这一点,各家心知肚明,但却无法验证。

就好像,我知道你在我家藏了东西,但我找过很多遍,做了许多次大扫除,能找到的,都已经清除出去了。

找不到的,那也就找不到了。

除非把这个家拆了,推平,一切重来。

但可以将都察寺拆了推平吗

这个机构已经俨然成为和大理寺、刑部一样的大唐重要柱石,有许许多多的关系和利益在里面。

不是任何人轻易动得了的。

苏大为如今在都察寺的暗桩或许不多,或许只有一两个。

但埋藏之深,位置之关键,也许一辈子不用。

但若用一次,便是扭转乾坤,救命的存在。

“出了什么事”

在这个清晨的早上,苏大为目光凝重的看向高大龙。

眼下这个状态,是他苦心造诣得来的。

身份超然,李治与武媚娘联手保他。

他可以陪伴家人,甚至可以拒绝皇帝的任命,在家中逍遥。

但朝中却无任何人敢轻视于他。

这种情况下,暗桩那边居然出事了

“还记得之前夜闯宫禁吗”

“陇右老兵这事已经了结了。”

“并没有。”

高大龙眼中隐隐有针尖大小的血芒一闪“我刚得到消息,那一夜,你手下的秘谍有参加。”

苏大为心中微震“谁”

“黄肠和碧姬丝。”

那夜闯宫禁时,原本属于苏大为手下的两名异人,黄肠和碧姬丝也曾出手。

当时负责守宫禁的人则是明崇俨和薛仁贵。

这事苏大为早就得到薛仁贵的传信。

他知道这件事。

而且,既然明崇俨知道,那武媚娘就很大可能也知道。

这两名异人,当时一击不中,便悄然退走。

事后再无踪迹。

苏大为这边也一直在寻找两人。

最近因忙于聂苏的事,一时间倒把这事忘在脑后了。

“他们两个,有下落了”

“有,都察寺那边的消息,已经发现二人踪迹,并且已经派出暗组去追击。”

“暗组”

苏大为微微沉吟,当初自己在都察寺时,黄肠和碧姬丝属于天字组,也就是异人中顶级的那一批存在。

都察寺新成立的暗组,也是由异人组成。

派异人对付异人。

“他们二人知道许多你的事,有可能会暴露出暗桩的身份”

“当夜他们为何要闯宫禁,我想了十天十夜,始终想不明白。”

“你要事事都能想明白,那就不是苏大为,而是佛陀了。”

黄肠和碧姬丝就算在苏大为手下,也是极重要的情报人员。

他们虽不知都察寺的暗桩身份。

但却可以缩小那个范围。

直接影响到都察寺内暗桩的安危。

“阿弥,其实你有没有想过。”

高大龙向苏大为看过来,目光中透着一种令人心悸的诡异之色。

“你在都察寺埋暗桩,那你另组的谍报网里,会不会也有别家渗透进来的暗桩黄肠和碧姬丝究竟是谁在背后指使”

苏大为眉头一皱“你所说的我也想过了,但是我另组的网,本来就不大,里面的人也都是多方求证,而且共事多年,实在想不出有谁可疑。”

高大龙嘿嘿一笑,皱纹满布的脸上,笑容令人背后生寒。

“我只是提醒你一下,别终日打雁,最后被雁啄了眼。”

“我知道。”

苏大为叹了口气,拍拍高大龙的肩膀“聂苏这边暂时离不开,这事我交给你,帮我赶在都察寺前,把人找到。”

高大龙的目光从他脸上,挪到后方的大宅,深深看了一眼门,仿佛视线能透过门看到屋内的聂苏。

收回视线后,他微微点头,向苏大为叉手道“喏。”

午后。

长安西市依旧热闹非凡。

各种酒肆货栈,人流不息。

西域来的胡商牵着高大的骆驼,当街叫卖西域的货品。

一旁还有胡姬穿着露脐的小衣,飞快的旋舞着。

四周不乏看热闹的人群,不时发出爆笑喝彩声。

人群顺着街道,向西市涌入。

在其中,却有一个小小的少年郎,逆着人流一点一点的挤出。

看他的年纪,不过十五六岁上下。

一身白衣,衣着朴素,手里抱着一柄短剑,看着比寻常的横刀还要短上数分。

少年的脸上满是稚气,头发在脑上梳成一个拳头大的抓髻,以一根木簪束起。

看着似乎没什么特别的。

但他的眼睛却甚是灵动。

在人流中,如一尾灵活的小鱼,每次总能找到人流的缝隙切入。

因此虽然逆着行人,却不显得如何吃力。

“留意到那个少年了吗”

西市旁一个高高的酒肆二楼,有声音在低语。

无形的目光一直追着那少年,牢牢锁在少年身上。

从酒楼上看去,在远离少年数十步外,有一些穿着灰衣,戴着幞头,怀间隐间利器,眼神鬼祟的远盯着那少年,远远跟着。

看人数至少十数人,隐隐呈包围之势,但因为人流的缘故,他们暂时无法靠拢合围上去。

前方的少年郎似乎并不知道自己被人盯上了,依旧是不紧不慢的走着。

但是他的步法奇特,每每能插到人流缝隙里,偶有人迎面撞上,少年郎也只是肩膀一晃,便滑了开去。

滑不溜手,如鱼在水中。

这让他的速度,反倒比追踪者更快。

“点子有些扎手。”

酒楼上观望的人,脸色阴沉“报告司丞,让他速加派人手,再让人去前面堵住,不然只怕要跑。”

“喏。”

身边人应了一声,抱拳离去,随即听得脚步咚咚作响,显然是下楼传信去了。

这是西市一天里最繁忙的时候,要在人群中抓到一个人,显然没那么容易。

“李家小郎君”

人群里有人喊了一声。

李客抬头看去,一眼看到一个青年人,在人流一角向自己招手。

此人身量不高,看着精精瘦瘦的,但是一双眼睛异常明亮,仔细看去,眼神竟如鹰隼般凌厉。

这是久在公门中人,方会有的目光。

李客身形晃了晃,从人流中穿过,迅速迎上去。

“九叔。”

被唤作九叔的南九郎立时笑起来,向着左右的伙伴介绍道“这是我朋友家的孩子,李客,李大郎,年方十五,但是一身本事不小。”

身边的一群不良人,见新来的不良帅如此说,便都夸奖几句。

“小郎君一看眉目俊秀,而且手脚灵便,必然有一身好武艺。”

“看郎君这相貌,日后只怕是做官的命。”

“哈哈哈,乔老三,你这张嘴拍马屁乃是一绝。”

“呸,谁说我乔老三吹牛了,我这相人之术,乃是跟南门口摆摊的老道士学的,家学渊源,家学渊源。”

“南门摆摊的,莫不是袁守诚那位袁老神仙听说袁天罡是他的”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话题渐渐跑偏。

还是之前夸李客身手的那名不良人,眼神独到,一眼看到李客怀里的那柄剑。

脸色顿时一变。

那剑鞘护手处,有一个微小的“苏”字。

全长安,能在兵器上刻苏字家徽的没几家。

而据他所知,自己这位顶头上司南九郎,可是与那位贵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一下子,他的眼神就变了,颤声问“敢问小郎君,与新晋的开国苏县公,是何关系”

“哦,那是家师。”

李客随口道。

喧闹的声音,一下子消失不见。

围在一圈的不良人集体失声。

停了不知多久后,突然一圈不良人叉手行礼“不知原来是苏县公的弟子,李郎君好福气,我等眼拙,险些失了礼数。”

“哎,不必如此。”

李客微微偏身,以示不敢受全礼。

南九郎在一旁喝了一声“好了,别吓着了孩子。”

他喊李客过来,既是为打招呼,其实暗自又存了借李客与苏大为之关系,暗暗抬高自己的意思。